- 李国伟;张路思;李运达;孙群;顾邦平;
针对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双重影响下企业备品备件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备件采购周期的不确定性、备品备件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中断风险、进口备件成本压力增大等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备件国产化替代的必要性及可行路径。基于备件增材制造应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增材制造用于工业备件国产化替代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适用于增材制造的工业备件的技术特性、形性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理念的形性一体化增材制造工艺研究框架及国产化替代实验技术方案,研究了增材制造用于备件国产化替代的经济效益与技术应用评估方法。以线缆接头为例进行了增材制造的形性一体化试验研究,包括备件性能标准制定、几何模型重构、工艺及材料选择、成本及效益分析等内容,备件试验件具有了原件的形性功能要求,已应用于工业现场,满足了“应急性替代”,技术及经济效益明显。
2023年08期 No.34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李亚运;王祥;操凯;刘小勇;
可燃气体探测器在可燃气体的泄漏检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探测器环境适应性研究出发,考虑探测器实际应用环境,研建多灾耦合环境条件下可燃气体报警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选取甲烷作为典型可燃气体,激光式可燃气体探测器为试验对象,研究激光甲烷探测器在风、高低温、淋雨、覆冰、降雪等单一及复合气候环境条件下装备的环境适应性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淋雨、降雪和覆冰等单一气候环境对可燃气体监测仪的测试性能产生影响,极端气候环境会导致可燃气体监测仪的数据不稳定,波动较大且存在一定的误差。相比于温度环境的变化,单一的淋雨、降雪和覆冰等灾害环境对可燃气体监测仪的影响更大。同时,在复合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监测性能影响更大,如风和高低温、风和淋雨、风和覆冰、风和降雪等环境的耦合。在复合环境中,不同灾害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会对可燃气体监测仪的性能产生复杂的影响。比如在风和淋雨、风和覆冰、风和降雪等环境下,不仅仅有温度的变化,还存在着水分的影响和风速对甲烷的扩散影响等因素,从而使得甲烷体积分数的波动更为显著。
2023年08期 No.344 5-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孙宏昌;胡锃泽;闫伟伟;
在农业、食品、医学等行业中,微生物检测是重中之重,贯穿在日常工作之中,农业、食品、医学等行业中的从业者需要使用人工计数的方法对菌落计数。菌落人工计数这种办法不仅仅充满不确定性,而且存在效率低等问题,在微生物重视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微生物自动化检测系统成为了改工作从业者最需要的系统。该文对工业相机、图像处理以及计数算法等进行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Otsu的菌落计数系统。该系统分为2个部分:硬件的视觉图像采集系统和软件图像处理算法;运动控制技术通过使用Labview来控制,视觉采集系统通过工业相机收集菌落图像,实现了微生物图像自动采集,可以在菌落培养柜中实时采集图像,无需对培养皿进行频繁的取出操作,避免培养皿中的菌落因为环境变化而受到影响。图像处理利用python语言的方便快捷性,根据开放源代码OpenCV库来对多种图像进行Otsu、Hough变换等处理算法,使得微生物计数在保证正确率和效率的同时,不需要耗费人力人工计数,由算法自动生成计算和分析计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程序处理图像平均用时较短,算法计数结果与人工计数结果相比误差较小,通过算法精简可以实现相关实验室对菌落计数的自动化处理,在提高了菌落计数效率及准确度的同时减少了科研人员劳动强度。
2023年08期 No.344 7-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魏宏静;魏宏钰;黄彪;
针对现有作业车间调度存在生产周期最大完成时间过长、生产成本高、机床作业率低等不合理调度问题,引入改进粒子群算法,开展对作业车间调度多目标优化方法的设计研究。确定优化目标及对应量化指标后,构建多目标作业车间调度目标优化模型;引入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调度问题编码;完成粒子位置更新策略,搜索最优解,实现对作业车间调度的多目标优化。通过对优化前后对比得出,优化后生产周期最大完成时间明显缩短、生产成本降低、机床作业效率提升,实现最优调度。
2023年08期 No.34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黄亮;赵启忠;杨鸿驰;何克准;
采用坩埚熔炼炉以及自主设计铸锭冷却系统模拟工业生产半连续铸造技术,通过不添加晶粒细化剂以及添加Al-Ti5-B1和Al-Ti3-C0.15两类晶粒细化剂制备3种5083铝合金铸锭,采用直读光谱分析、室温拉伸、金相研究在不同晶粒细化剂的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偏光显微组织、合金元素成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铸造过程中添加Al-Ti-B或Al-Ti-C晶粒细化剂,通过细化剂中的Ti Al3和Ti B2颗粒能够有效的对铝合金显微组织起到细化作用,且越细小、越弥散,则可形成的非均匀形核核心越多,晶粒细化效果越显著,对比晶粒尺寸可知,Al-Ti5-B1晶粒细化剂效果最佳,Al-Ti3-C0.15晶粒细化剂其次;在合金凝固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元素在液相与固相的溶解度差异,从而导致5083合金铸锭中Mg、Mn、Cr、Fe、Si等元素成分差异,虽然添加晶粒细化剂能够促进熔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形核从而有一定作用抑制偏析,但晶粒细化剂对5083铝合金的偏析改善不明显;添加晶粒细化剂的铸锭晶粒细小,晶界多,位错集群中位错个数小,应力集中小,从而导致添加晶粒细化剂的5083铸锭室温力学性能优于未添加晶粒细化剂。
2023年08期 No.34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孟宝星;王成勤;
电机驱动器会产生不同频率和数量的脉冲来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和位移,国内外常用的电机控制器的加减速曲线有:梯形加减速曲线、分段线性加速曲线、指数加减速曲线以及S形加减速曲线。但是由于梯形加减速的加速度为常量,即加加速度为冲击函数,会对电机造成不必要的柔性冲击,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一些高性能的电机控制器会采用S型加减速来解决梯形加减速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步进电机驱动器使用的梯形加减速算法和S型加减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函数拟合的改进型S型加减速算法。该算法利用三角函数重新拟合S型加减速算法中的变加速阶段,并利用三角函数的导数仍然是三角函数的特性,通过查表法将三角函数求导转换为移位运算,从而显著降低S型加减速算法的计算量。这样,在成本较低的微控制器上实现该改进型S型加减速算法就成为可能,使得采用低成本控制器实现较高复杂度的控制成为可能。
2023年08期 No.344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 蒋戴宇;张晨;章宁;刘帽;
建立含有五次非线性刚度超结构的数值模型研究弹性波的传播特性。先利用多尺度方法得到弹簧振子的近似色散关系和位移解。将位移场和速度场作为初始条件,利用MATLAB等应用对其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其弹簧内部非线性波的传播机理并探究不同参数对其频率间隙的影响。利用瞬态波分析研究不含阻尼非线性系统波包传播的空间特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声学分支还是光学分支,非线性链与线性链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频率间隙并且频率间隙差与振子质量和弹性系数近似成正比,同时随着非线性参数的增大,振幅也增大,当波数变大,非线性参数对波包的影响变大,振幅增大。
2023年08期 No.34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孙强;雷鸣;商益洋;孙浩楠;李世杰;陈怡达;许诚;孔祥睿;
设计了一种用于苹果采收的辅助机械手。其机械手是一种手持长杆结构,前端滑块利用液压系统,推动曲柄摇杆机构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可以完成剪刀的开启和闭合,再与手柄所连接的连杆机构相结合,可以将剪刀移到果柄处,从而剪断果柄,最后,苹果果实落到收纳机构中,同时完成对苹果的采摘和收纳。在水果的底部配备柔性收纳装置,可以将水果暂时收纳到一个袋子中,等水果收集满后,再放入箱内。本设计的水果采摘机械手,可极大地提高采收效率,大幅度地降低采收费用,给果农带来更多的收益。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实现果树的高效、低成本、高效率的高效采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2023年08期 No.344 32-3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郑春强;丁欣;杨艳云;甘文;
监控人体健康的穿戴式设备中一般都会配备心率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率信号。目前心率信号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心电信号法在测试心率信号时具有高精度的特性,使得它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中,但是它容易受到电磁信号的干扰,影响测试精度,同时受到体积的限制,在穿戴式设备中应用较少。心率信号采集系统采用心电信号法检测心率信号,为了降低噪声的影响,在硬件及软件两方面进行降噪处理。硬件设计方面,采用双极性采样技术进行降噪处理,将原信号进行相位翻转生产反信号,利用原信号与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同时受到噪声的影响,最终在STM32中将反信号与原信号进行叠加,降低共模噪声对心率信号采集系统的影响。同时由于输入信号非常小,为了进行信号放大,采用低噪声运放进行信号放大,为了提高信噪比,采用独立电源给运放进行单独供电。软件设计方面,采用32位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由于双极性信号处理过程中,反信号会有一定的相位延迟,导致反信号与原信号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在叠加过程中引入结果偏差。通过零点检测技术进行相位校准,降低相位误差导致的结果偏差。
2023年08期 No.344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胡宁峪;莫名韶;黄宇婧;韦雅曼;莫莉;邹颖丰;
提出一种以蓄电池为电源、电动机为动力的农药化肥智能喷洒机器人模型,通过在机器人模型上设计开发导航控制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GPS技术及数据通讯等技术集成在一起,既可以对需要作业的农田进行路径预设后自动导航,还能设定喷洒范围、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喷洒实施作业,实现对农田进行自动精确的农药化肥喷洒控制。
2023年08期 No.344 41-4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白帆;李含雁;李勇滔;梁明孔;罗梅桂;周海琳;江柏;宋仁发;
语音增强是一种旨在改善语音信号质量和可听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话通信、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其通过降低噪声、提高语音清晰度等方式来改进语音信号。在工地施工环境下,各种非稳态噪声会导致工地通信语音质量降低,大大增加了语音通信和识别的难度。传统谱减法算法相对简单,应用范围广泛,能有效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但在对工地施工环境下的语音进行信号增强时,由于无语音段噪声的频谱分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无法准确估算出其平均功率谱,所以会出现估计的噪声功率谱过大的情况,导致波形相减产生的幅度谱出现负值。如果直接将负值置为零,会过度减少信号的能量,使信号的部分信息丢失或失真,出现波形中断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传统谱减法进行改进,增加谱值下限因子,在不出现波形中断的情况下解决幅度谱为负值的问题,并进一步引入平滑机制来避免谱值下限因子可能导致的波形不连续现象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谱减法在处理五种不同信噪比的带噪语音时,不仅解决了幅度谱为负值的问题,而且输出结果的信噪比与带噪语音相比,平均增加了8.43 dB;相较于传统谱减法输出结果的信噪比,平均增加了2.15 d B,并且当带噪语音的信噪比处于较低水平时,增强效果更加明显。
2023年08期 No.344 45-4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黄丽芳;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只有深刻理解双闭环直流调速的原理,才能更好地掌握交流调速原理。首先介绍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及结构,然后通过实例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建模、仿真和分析,其中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均采用带有限幅作用的PI调节器,最后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所设计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合理和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启动时经历了电流上升、恒流升速、转速调节三个阶段,与理论分析一致;改变转速和电流调节器的参数设置,结合仿真波形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参数组合,为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具有一定的抗负载扰动的能力,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所设计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能实现无静差调速。
2023年08期 No.34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魏于评;罗伟强;
在电梯安全运行中,轿厢内的乘客可能会遭遇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安全装置误动作等故障,轻则引起乘客不适,重则发生坠梯、冲顶等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针对现有识别方法在对电梯机械安全装置故障识别时,存在识别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的问题,引入故障树,开展电梯机械安全装置故障识别研究。采集电梯机械安全装置运行异常数据,对测量数据补偿提高精度。结合故障树理论,针对电梯机械安全装置故障类型,建立故障树模型。对故障识别与风险发生概率计算,划分概率等级,实现故障识别。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新的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识别结果与实际完全一致,具备极高的识别准确性。
2023年08期 No.344 52-5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费明利;
根据钢厂生产实际需要,在对国内外常见提升机及上下料机构进行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确定了使用钢坯链式提升机和电动机带动的机械拨叉旋转上下料机构这一方案,并对相应的辅助装置进行了方案及结构设计,同时对提升机及上下料机构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钢坯链式垂直提升机的主体结构包括提升机链条及张紧装置、链条提升托架钩、拨叉上下料装置、提升链条导轨等。其输送方式采用链传动和机械拨叉旋转上下料机构,提升装置为链条托架挂钩。采用多根滚子链共同提升钢坯。链条张紧装置采用螺旋式张紧。再结合拨叉上料机构实行了钢坯搬运自动化。本设计方案优化了原有结构,简化了工作过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坯提升的工作效率。
2023年08期 No.344 54-5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董瑞;袁帅;郭彬;高硕;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一种备用电源设备,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较高噪声,在很大范围内造成了较严重的噪声污染问题。为改善这一问题,针对某型柴油发电机组隔声罩,基于Simcenter 3D软件,采用间接声学边界元的方法对隔声罩不同结构通风口的隔声性能进行声学仿真分析。通过对百叶窗和U型窗通风口、百叶窗叶片不同角度、百叶窗通风口不同高度对隔声罩隔声性能的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性能最优者。仿真结果表明,设计为U型窗通风口的隔声罩隔声性能较优,设计为百叶窗通风口的隔声罩在百叶窗角度为30°时,隔声性能较优,百叶窗通风口高度对隔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柴油发电机组隔声罩的设计和改进,进一步提升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提供有效的指导。
2023年08期 No.344 57-5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舒勇;吴海峰;林聪;
为了提高非球面小口径磷酸盐玻璃透镜的成型质量和良品率,减少透镜翘曲、表面瑕疵、变形、裂纹和应力集中等多种缺陷,通过模压成型实验,研究升温速率以及加热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磷酸盐玻璃透镜成型质量的影响。先将成型透镜设计为双凸面;计算得出磷酸盐玻璃的热力学性能参数,以制定实验计划;其次,按照所制定的实验计划,采用日本SYS公司的PFLF7-60A型模压机床进行模压成型实验,得到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小口径非球面磷酸盐玻璃透镜;然后采用Taylor Hobson公司的非球面轮廓测量仪对透镜进行成型质量的检测实验,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成型透镜的影响,以得到最优的成型工艺参数。实验结果显示,当升温速率为0.75℃/s、加热温度为560℃以及加压载荷为1.1 MPa时较为适宜,此时得到的小口径非球面磷酸盐玻璃透镜的轮廓偏移量小,成型精度高,基本满足小口径非球面磷酸盐玻璃透镜的低成本、高质量以及大批量的制造要求。
2023年08期 No.34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石建强;马高杰;
高升力系统现已成为大型军民飞机中重要的独立分系统,能够保证飞机的安全起飞和降落,能够有效改善飞机的失速特性。高升力系统隶属飞机飞控系统,由缝翼、襟翼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组成。高升力系统中襟翼在飞机的起飞、降落主要起着增升增阻的功效,能够有效地减小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滑跑距离。大型飞机高升力系统襟翼一般由多块内、外襟翼组成,通过襟翼驱动控制系统配合飞机固定滑轨、固定铰链或四连杆机构等绕各自旋转轴线进行收放作圆柱、圆锥包络运动或固定曲线运动。襟翼驱动控制系统的执行端主要是通过襟翼传动线系及襟翼作动器配合机上运动机构完成。高效的高升力系统襟翼传动线系布局既能够有效实现所有内、外襟翼作同步收放运动,减小襟翼倾斜及卡阻的概率,又能够有效提升襟翼传动线系上各产品功重比,而且高效的襟翼传动线系布局能够适应机翼变形导致的容差,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该文研究高升力系统襟翼传动线系机上布局方法、内、外襟翼同步收放运动中的误差分析以及襟翼传动线系中由于机翼变形导致的容差考虑,其关键技术均成功应用于飞机高升力系统设计中。
2023年08期 No.34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薛永航;白帆;李娜;
随着图像处理领域的不断发展,图像噪声处理成为该领域中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为了去除时频图像在获取和传输过程中的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对不同神经网络进行实验,以确定某种方法能够有助于更好地去除时频图形中的噪声。使用的深度学习方法包括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和扩散模型。变分自编码器可以学习到数据的特征表示,通过将输入数据映射到潜在空间中,从潜在空间中采样一个随机向量,将采样得到的潜在变量映射回重构空间,并在解码器中重构出去噪后的输出数据,学习数据的潜在分布,达到去除时频图像噪声的目的。另一种是基于LoRA(Low-Rank Adapt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LoRA)的扩散模型算法,不同于传统深度学习去噪模型,该方法通过引入Lo RA模块,将时频图像的噪声去除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学习时频图像的噪声分布以及时频图像的特征描述文本,从而减少网络在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参数,实现了对时频图像的噪声去除。通过实验对比,去噪效果比较好的是基于LoRA的扩散模型,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均高于变分自编码器模型。
2023年08期 No.344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岳斌;童恕琪;张娇;么晓珊;王雷;
针对航空大型客机用大尺寸蜂窝夹心复合材料中蒙皮与蜂窝粘接质量情况的检测需求,结合国内外超声C扫系统的设计思路,利用模块块检测理念研制便携式超声C扫移动小车系统。该系统由三轴扫查器、运动控制器、信号采集卡、便携式超声探伤仪及上位机、电池及电源等组成,上位机PC通过正运动控制器读取42步进电机实时运动方向和坐标值驱动电机精确运动达到了超声波C扫描运动精度的基本要求,42步进电机带动轮轴作为单轴运动装置,轮轴运动的同时扫查轴进行信号采集完成超声波C扫描检测,小车滚轮由橡胶包裹可在蜂窝夹心复合材料板上直接运动,通过将大尺寸板材划分区域并标记即可完成100%覆盖检测,该方案解决了伺服电机体积大、尺寸大、造价高的问题,弥补了人工超声A扫检测数据无法储存和可能存在漏检的缺点,同时克服了传统超声C扫的设备不方便携带至现场检测的缺点。通过蜂窝夹心复合材料预制脱粘缺陷与实际产品的检测验证,结果表明,研制的移动小车检测系统可以有效识别2 mm×2 mm以上脱粘缺陷,本系统方案对于其他大尺寸复合材料超声波C扫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2023年08期 No.344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 张腾波;武拥军;郑磊;杨扬;周树伟;
风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大规模开发后越来越多的风电叶片面临退役后的处理和再利用问题,切割再利用法可行性较高,二次污染较少,但需要配合一定的专用加工装备。该文针对退役风机叶片主梁材料性质,研究圆锯片刀齿参数对叶片主梁切削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刀具优化设计和切削性能验证。主梁材料在平行于玻纤布方向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小于垂直于玻纤布方向,平行于玻纤布方向主梁容易分层,导致其弹性模量离散性较大。参照主梁材料特性设计刀具,随着副刃倾角增大,切削阻力和震动减小。齿宽对于锯片切削性能影响差异性非常显著,随着锯齿宽度增加,夹锯现象逐渐减弱,锯片寿命增长显著。随着前角增大,刀齿整体强度变小而易破碎,随着前角减小,刀齿的冲击力变大而易脱落。副刃倾角为135°和150°的交替齿形、锯齿宽度为4.8 mm、前角为40°的锯片最长切削寿命可达1300 m,锯片寿命提升显著。
2023年08期 No.344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李常侃;王晓辉;何传成;李明星;
以满足国六b的四缸机为研究对象,探索燃烧器对柴油发动机的原始排放和尾排的影响,评估其在实现超低排放的必要性。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燃烧器催化器的载体床温有较大的贡献,在WHTC排放循环过程中,其SCR催化器的载体平均温度上升132.85℃,为进一步提高SCR转化效率,降低NOx排放提供了基础。通过对比加装燃烧器前后的原排和尾排发现,燃烧器对原始HC和CO排放影响较大,但通过DOC+DPF+SCR+ASC后处理装置后,其排放水平基本相当,对NOx原始排放影响不大,但由于SCR催化器的载体温度的大幅度上升,NOx尾排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具备满足未来法规的潜力。同时基于该配置研究整车实际运行过程的水平,选择最苛刻的环卫车工况进行评估,从结果看在满足当前国六b的基础上,NOx排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我们也发现,燃烧器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燃油,因此CO2排放有一定的上升,因此在应用该技术的时候,需要对其控制逻辑进行优化,进一步研究在提升催化器载体床温和CO2之间的平衡。
2023年08期 No.344 80-8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邓明体;
网络的发展迅速,网上购物、线上支付、网上办公等互联网应用形式各种各样,使得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涉及网络应用的方方面面。由于电脑系统及各种应用软件、网站等他们的升级开发不断,而漏洞也在所难免,而有些别有居心之人利用漏洞做坏事,使得网站挂马活动越来越猖獗,特别是跨境电商成了重灾区,如何保证网页安全性已经成了安全领域的研究焦点。因此,及时接收到漏洞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或者打补丁的对应措施,可以预防漏洞带来的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在研究监控目前流行的安全平台通报的漏洞和病毒预警信息,同时分析了网页安全信息的特征,将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应用于网页安全信息的检测,提高信息的准确率,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安全信息检测模型,过滤掉不需要的信息,只将需要的漏洞信息推送到安全工程师的邮箱中,完成了监控预警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这个算法的开发将为代购系统的正常安全的运行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023年08期 No.34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李慧凯;
动力性与经济性是车辆基本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产品开发过程、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重点考虑、关注的内容。根据该车型设计要求的输入,在理论设计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对其驱动电机、后桥主减速比、轮胎以及动力电池进行匹配计算。匹配计算得出主要动力总成部件参数后,为充分验证匹配计算结果,提升整车匹配设计的真实性、符合度,在AVL CRUISE软件上搭建该车辆模型,配合道路试验数据库,以相近配置车型在试验场实测行驶阻力为基础输入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证明匹配计算的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该仿真分析不仅验证匹配计算是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同时还可以模拟仿真车辆在C-WTVC、CHTC等循环工况下车辆能量消耗状况,循环工况下能量消耗量更加符合车辆实际使用工况,是车辆设计的重要指标;在后续产品性能优化及动力总成配置参数变更等项目开发中,基于软件模型的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修改模型参数能快速获取相关试验项目结果,以满足现如今产品快速迭代背景下短周期的设计实践要求,为企业产品及模块化研究节约成本,缩短周期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08期 No.344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周树平;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上存在不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Smart Fault Diagnostics-based)。首先对XGBoost模型进行改进,将输入样本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两部分;然后利用SVM建立分类器并确定最佳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故障特征提取效果且能够实现高精度故障识别、定位以及预警。在4类典型设备中分别应用该方法后,其准确率可达到98.28%~101.63%,平均绝对误差为0.14%,标准偏差为0.08%,最大相对误差为0.21%。此外,该研究还表明XGBoost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范围和良好的泛化性能。
2023年08期 No.344 93-9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陈锦程;
端面齿具有结构紧凑、自定心、重复装配定位精度高、易拆装、刚度大临界转速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测量仪器、离心压缩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上。然而,在相关的标准和机械加工手册中,只列出了一些具体的端面齿齿形数据,或给出的一些近似的计算公式,在齿数较多的情况下这些近似计算公式可以适用。随着端面齿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比如离心压缩机小型化等,需要使用较少齿数的端面齿以利于加工。这时候按这些近似公式计算设计的端面齿齿形偏差较大,加工得到的端面齿的接触精度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往往需要再进行研磨,极大地影响端面齿的加工效率。因此,需要一个精确的端面齿齿形计算公式,方便设计、加工出齿数较少的端面齿。该文通过对端面齿的几何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推导得到一个端面齿齿形参数的精确计算公式,并利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验证了该齿形参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最后采用德国哈默C22U五轴联动机床进行端面齿加工,验证加工方案的可行性。
2023年08期 No.34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张建勋;徐志敏;白金文;
“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工科课程,是电气、电信、环境、化工、大数据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本研究针对“工程力学”教学中学生面临的公式繁多、概念原理不易理解的问题,指导学生课后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把概念和公式转化为有限元算例,通过计算,消化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和公式,进行辅助教学。列举了3个典型例子,通过ABAQUS有限元计算与课程公式结果进行比较,学生能直观理解杆的纵向变形公式、用叠加法求解梁弯曲变形结果的正确性,以及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力云图,理解了应力集中现象和影响范围。通过有限元计算,展示了利用有限元分析针对学生课后辅助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课后,学生随时可以在微信群内探讨把概念或公式转化为有限元算例的合理性、ABAQUS软件有限元计算的问题、课程知识点以及与课程有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都可充分讨论。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ABAQUS软件在“工程力学”课后辅助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直观理解课程中的理论公式和概念。此外,本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本研究为学生课后学习“工程力学”课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2023年08期 No.344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任宁;刘晓霞;申会鹏;丁浩;冯伟;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高等院校近机类、非机类各个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之一,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提出了基于P-MASE模型与当堂对分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首先,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含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不仅增加研究性学习项目,还把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接着,构建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阶段教学活动,并重点在课中融合了P-MASE模型与当堂对分教学环节;最后,建立了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考核的多元评价方法。以“机械设计基础”的“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为例,详细论述了该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研究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3年08期 No.344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文学;朱梅玉;罗斌;朱科军;刘志辉;王烨;曾娣平;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实践环节不突出、专业融通度不高及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及机械工程专业服务企业特点,以各类项目为驱动力,融合项目中所需专业,探索并形成了基于“项目驱动-专业融通-多导协同”的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搭建了基于典型产品的区域内产教融合平台,选择了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围绕典型产品的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开展了基于产教融合平台的项目合作与产学对接,通过与典型企业的合作,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了多导师稳定团队和阶梯硕士生攻关队伍,以项目为纽带,充分利用导师团队的实践创新资源,带领硕士研究生解决工程问题,实践反馈理论,从而加强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及不同专业互补和协作竞争;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等项目提升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即实现了从产教融合平台、技术链项目合作与产学对接进行宏观性规划;然后再分别从导师团及学生阶梯队伍、各类型项目进行微观探索;最后按照专业实际情况,以“点-线-面”逐步实施并修正,为地方应用型院校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2023年08期 No.34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王卿源;邹德芳;杨姝扬;郝瑞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以知识传授为本位的传统课堂导致学生缺乏综合工程素质,需要形成以能力、专业素养培养为本位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应对这种新变化,沈阳建筑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秉承新工科建设理念,根据机械专业学科特点,以实验课程为抓手,开展了综合实验课程改革,逐步构建起行业特色鲜明的综合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文章以综合实验之一,“设计与测量”为例,详细介绍了综合实验的改革思路和实施路径。传统机械实验存在课程不成体系,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实验设备自主研发占比少等问题。针对传统实验存在的问题,该综合实验以经典教学模型轴系为载体,以产品解决方案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框架搭建、实验台研发、产学研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环节中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提升,综合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2023年08期 No.344 111-11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陈志刚;王传涛;姚圣卓;张璐;
课程建设是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方面明显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作为传统专业的升级版,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改革实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创新与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立“知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并重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中坚持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课程体系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从大一到大四不间断的多层级递进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对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探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专业的快速发展。
2023年08期 No.344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江琴;毛欣;梁振宇;许罗鹏;陆紫灵;
利用基于云平台的仿真实验对悬臂梁应变式电阻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电压变换特性进行研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力传感器压力-电压变换特性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压力传感器变换特性的实验方法,是一种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有效教学模式。该研究分析了压力传感器变换特性的实验原理,包括数字式称重衡器的电路结构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电压变换灵敏度的推导方法,得出了经放大后的输出电压与负载质量呈线性关系的结论。基于压力传感器变换特性的实验原理,设计了压力传感器变换特性研究的仿真云平台,并介绍了该仿真云平台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记录的内容。该仿真云平台可以实现称重衡器的调零和量程校准操作,利用压力-电压之间的线性关系可在数显电路中显示出未知物体的质量。利用仿真实验云平台进行压力传感器变换特性的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新型电子秤量技术。将传统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与现代电子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023年08期 No.344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吴荻;唐敏;肖波;徐卫平;
针对目前高校学科竞赛存在的教师投入不足、学生团体散漫、产教融合不深等问题,提出了融合团队合作学习和PDCA循环理念的竞赛指导模式,TBL理念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加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交际能力并且有丰富的评价体系。PDCA循环理念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循序渐进透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实际动手操作的本领,养成反思总结问题的习惯。并通过过程与目标、守成与创新、学习与应用以及个人与团体四个方面进行相互融通。有效利用校企协作双平台、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以及学生团体两个团队、利用多次PDCA循环、课程思政贯穿始终的竞赛实施过程,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实践表明,本学院教师团队采用TBL-PDCA竞赛指导模式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等各项赛事取得优异成绩。该指导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等工程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3年08期 No.344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粟华生;张学常;黄卫萍;
虚拟仿真技术是数字赋能职业本科教育重要形式,它是构建校企文化、技术、设备、管理的融汇平台,使复杂的工艺过程、工作场景、智能设备等元素数字化,为培养能解决复杂设备、工艺问题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路径,在职业本科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探讨职业本科院校利用智能装备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培养中药制药高层次人才的实践和效果,通过仿真企业的“人机物法环”元素情景,以共建共享工程技术中心为桥梁,融入企业的人员、机械、物料、法则、环境的真实元素,使复杂工作场景与设备通过数字化形式呈现,“人机物法环”交汇传递多学科知识,探索以数字赋能中药制药智能装备工程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快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工程化体系,增强产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为虚拟仿真与工程化元素融合,解决复杂工程智能装备操作、复杂工艺问题解决提供较好虚拟实训,为培养职业本科高层次工程能力的人才创建新模式。
2023年08期 No.344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申康;李熙;李慧馨;闫少明;何维;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是自动化类本科生的专业核心类课程。基于该专业门类核心课程“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开发基于OBE理念的仿真教学案例,以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开发为主线,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指出课程实践部分传统教学方式下存在学生主动性缺乏、难以对工程系统问题全局把握、无法培养联合各相关专业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等不足。为了满足新工科及应用型建设对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教学案例引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围绕PLC项目开发中过程和运动控制、数据信息处理及控制、网络通信及远程控制等相关应用技术,设计一套以西门子S7-200为控制系统的视力监控保护系统教学案例,从软件简介及工作流程、组态设计、梯形图设计、组态王与PLC通讯等方面对基于OBE教学理念的PLC课程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自动化类课程知识的能力,锤炼了工程应用素养,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基础,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锻炼机会。
2023年08期 No.344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 薛迎春;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作用,以及专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促进作用,形成合力,以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专业群建设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根本途径。随着“双高”专业群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专业群建设,而当前高职专业群尚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紧随岗位需求,内容陈旧、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岗位周期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等诸多问题。阐述了顺应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提升基于专业群与技术链的对应性,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形成以产业链构建基于技术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开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三室三岗”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基于技术链构建“共平台、分模块、选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试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建立以“教学过程评价”和“企业满意率”为核心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技术链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思路。
2023年08期 No.344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李和明;韦红娜;何丹康;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职业素养不高以及校企合作面窄、融合度浅、持续期短等现实问题,提出了高职“四合贯通”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四合”四个层级的组成元素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及其分别作为职业教育基本战略、基本策略、基本模式、基本方法的内涵及意义;诠释了“四合贯通”模型包含教育与产业等主体的横向结合及“四合”元素纵向贯通两个方向上的含义;进而从行政管理、办学理念、专业建设、课堂教学等各个视角,开展有关职业教育机制创新、三教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实证研究,最终归纳出职业教育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首先是做好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出台法律法规、制定考核指标等激励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其次是进一步深化企业与院校的融合度,在招生、办学、专业建设、就业等各方面全面合作;再次是优化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使教学体系进一步体现技术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最后是推进“知行合一”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教学效度和实践操作熟练程度。
2023年08期 No.344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胡玲玲;
“岗课赛证”融通要求将岗位典型工作过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基本操作规范、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及评价标准三类要素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而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行业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纽带。从问题出发,提出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出发,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明确了“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实施路径与方法。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实践教学体系应是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竞赛的碎片化、代表性工作任务为融通口,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考核标准为引领,确定专业所面向的目标岗位群、证书和竞赛领域,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赛证育人元素,分析职业能力,将职业能力转化为实践教学目标,将赛证育人要素融入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范式组织开展实践教学。
2023年08期 No.344 143-145+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林光科;梁武;王东升;
近年来,因家庭收入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等原因,慢就业的现象在大学毕业生中出现的比例逐年增高。高职生作为“蓝领”大学生,尽管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慢就业情况与其他大学毕业生也大体相同。慢就业现象,影响到企业的用工管理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校企合作项目,因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求的员工,所以多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高校的教师也在这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校企合作项目实际开展情况如何,哪些校企合作项目能减少慢就业现象,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为此对广西的部分高职院校及广西、广东、上海的部分企业进行问卷调研,从企业及高职院校两个角度去了解目前广西的高职毕业生慢就业出现的比率、校企合作的状况、企业及广西高职院校认为解决慢就业的有效方法等,期望能为减少广西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提供借鉴依据。该文对问卷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及分析,同时提出建议,以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023年08期 No.344 146-148+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白鉴知;林瑜;
基于当前“中国制造2025”下的人才需求和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制造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尤其是处于制造业支柱位置的电力行业。电力类职业院校急需进行数字化转型且必然进行数字化转型,应培养满足企业专业技能和数字化技能的双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以避免岗位需求与人才素质不匹配的矛盾。从教师、教学和学生三个群体出发讨论电力类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举措,从数字化基建、数字化水平、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以紧密对接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为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基于现代电力“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环节,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和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与管理平台,提升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育学生数字化技能,推进数字化教学方式展开,全面加速电力类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有效解决电力行业的建设发与人才供给端培养模式不匹配的问题,使人才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下的人才需求。
2023年08期 No.344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李佑长;梁传建;廉文武;黄荣华;
数字制造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与手段,制造企业具备CAD/CAE/CAM/CAPP/PDM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三维设计CAD就处于龙头地位,因此掌握三维设计软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备技能。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新工科,而2018年才在全国首届招生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就是新工科的典型代表,将为社会培养未来智能制造领域各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针对建设时间不久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存在的学生生源、教学学时不足以及毕业后综合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进行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针对软件学习特点精心总结了三维设计软件学习的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里面的知识,融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探索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不同类型的小项目,通过解决实际一个个小项目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软件,而不用一个个命令机械地学。此外从大一就开始培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利用好校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智能制造卓越班的各种资源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滚动培养,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看图能力与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023年08期 No.344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郭晓峰;王少锋;王帅;吕亮国;袁博;谭心;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课程以工艺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为目标,将过程工艺、过程装备与过程控制等三大知识体系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针对新时期下该课程实验成套装置较大、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和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课程团队以高纯氢还原三氯氢硅制多晶硅生产过程为主线,结合传统教学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优点,详细介绍了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过程装备成套技术”混合式课程的建设思路,阐述了虚拟仿真平台的构建与设计,并重点介绍了理论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创新实践活动,旨在为新时期下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新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的目的。实践证明:混合式课程重构了课堂教学,扩展和延伸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对持续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年08期 No.344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 张丹莉;王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受到广泛重视,其中机器人技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一部分也受到许多关注,相关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本科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职业本科的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机器人技术专业是职业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现代化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职业本科中的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究了本专业教学中“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策略。
2023年08期 No.344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陈丹;陈玉梅;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主力军和后备力量的历史重任。机械类行业对专业的高技术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和迫切。工匠型人才具备高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是智能制造强国所不可或缺的,也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育人方向。该文探讨工匠人才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指出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职业精神意识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有待提升,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并以机械类专业学生为例,提出了工匠型人才培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弘扬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拓展岗课赛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工匠育人,全面提升专业技能,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品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大国工匠,促进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发展,满足国家高技能人才需求。
2023年08期 No.344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 马莲芝;刘晓辉;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全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新时代给予产业工人技能报国的重大机遇。发展广西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模具制造人才,培养模具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尤为迫切。基于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模具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突出的问题,抓住广西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建设汽车城需要大量模具人才的机遇,通过引进中德(巴伐利亚)模具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合作项目,历时8年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解决了大量教学中突出问题,优化模具制造专业建设,并在同类院校中实施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推广,逐渐建成了广西区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双元制”培训基地,为区域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模具制造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供给,为实现广西工业强桂战略目标贡献力量,成熟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具有在同类院校中推广的价值。
2023年08期 No.344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 陈忠厚;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技能竞赛特别是世界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各技工类院校重视和推崇,不仅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成果,更是职业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并将带动形成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局面。本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特点的分析和工业机器人技能竞赛的要点研究,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推行一体化教学大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形成赛教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实践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23年08期 No.344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谢丽;周敏;许慧芳;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越来越大,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就业挑战也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部分高职毕业生却逆向选择了“慢就业”,这其中也包括了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越来越突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寻找解决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举措。该文结合广西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工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一族”普遍存在消极就业心理,就业规划不清晰,以及“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以上原因导致“慢就业”加剧。针对广西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与根源的问题,本文提出地方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要联动合力,加强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解决措施。
2023年08期 No.344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 朱节宏;苏永志;
以8 t汽车起重机伸缩式主臂作为结构优化设计的对象,在Creo软件参数化建模的基础上,参照该汽车起重机额定起重量表,合理选择了伸缩式主臂多个工作位置,分别对其进行ANSYS有限元结构静力分析。将获得的伸缩式主臂各节臂的应力、变形等响应数据作为结构改进的参考依据,指导伸缩式主臂各节臂局部强化、减少应力集中和减材等方面的设计优化,接着对优化设计后的伸缩式主臂结构进行结构静力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伸缩式主臂结构最大等效应力值明显小于材料的基本许用应力值,强度是足够的,局部结构强度得到了改善,整体质量减轻了约12.61%,符合设计预期。
2023年08期 No.344 182-18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胡士华;万里荣;覃莉莉;
轮对打标机是一种专门用于铁路运输轮对打标的设备。在铁路运输中,轮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支撑和传递列车的重量。由于不断的使用和磨损,轮对需要定期检修和更换。而轮对打标机的作用就是在轮对表面打上标记,以记录轮对的使用情况和维修信息。轮对打标机可以提供火车轮对的编号、制造商、生产日期、尺寸规格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车辆管理部门进行轮对追踪和管理,方便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轮对打标可以记录轮对的维修历史,通过这些标记,可以及时了解轮对的使用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更换或进一步的维修。可以检测轮对的磨损程度。当轮对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及时更换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轮对打标的记录,可以进行及时预警和维护,降低事故风险。设计了一种可以用于火车轮对的打标机,该打标机可以实现横向、垂向、纵向的精准、快速打标,该装置涵盖主架机构设计、打标头模块、控制传输模块,可以有效地解决轮对上各种复杂信息的刻记。轮对打标机提供的重要信息和数据,可以帮助铁路运输部门和相关机构对轮对进行管理、维护和优化,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2023年08期 No.344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万里荣;胡士华;覃莉莉;蔡晓霞;
测量机车车钩中心高度的重要性在于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机车车钩中心高度是指连接机车和车辆之间的接触面的高度。机车车钩中心高度不正确会导致车辆之间连接不牢固,可能发生脱轨或脱钩事故,对人员和货物造成严重威胁,准确测量机车车钩中心高度可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车钩中心高度不同,车辆在行驶中可能出现偏移、晃动或不平衡的现象,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效率。而正确调整车钩中心高度可以确保车辆在行驶时保持平稳的姿态,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和振动,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度。机车车钩中心高度是行车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为铁路运输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帮助保障列车安全行驶。但老式的机车车钩中心高度测量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所设计的新型机车车钩中心高度测量尺的底座滚轮机构设计、限制机构设计、尺身滑动机构设计和通用性棘爪机构设计,解决了老式的机车车钩中心高度测量尺测量的不足,确保了车钩中心高度测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避免因技术不合规造成的纠纷和不必要的损失。
2023年08期 No.344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周宝昌;朱敏茹;谢智阳;
基于Teamcenter Process Simulate进行了印章定制生产线仿真设计。本设计是完成印章的组装和包装工作,模拟实际生产过程。整个生产过程是由仓储供料站提供原料,运输站将其送至加工站加工,送至装配站进行组装,组装完后经过机器进行检测,然后送至包装台进行产品包装,最后由AGV小车运输至仓储放料台进行产品入库。设计以出料、运送物料、产品加工、组装、检测、包装、运送、入库等执行单元作为自动生产线的整体设计,组成了自动生产线的生产平台。系统的总控是由一台PLC承担其控制任务。结合工作中的经验,通过机电一体化设计将生产流水线设计方案嵌入到具体的Process Simulate虚拟仿真中,通过PLCSIM Advanced软件创建虚拟PLC,同时构建PLC与Process Simulate通信的桥梁,进而通过编程控制实现印章定制化生产实训系统自动化产线的仿真调试。通过仿真测试,能大大提高实际生产效率。
2023年08期 No.344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 袁梅;
四个刚性杆件,且两杆之间均用转动副相连接的最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及运动轨迹,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工作可靠、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常常演化为不同的外形、构造和特性来扩大其应用。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及机构力分析主要采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图解法精度不高,解析法求解繁琐,运算量大。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机械相关分析软件的开发,基于动力学分析软件,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铰链四杆机构可分为三种基本运动型式: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双摇杆的两个连架杆均为揺杆,摆动时会产生两个极限位置。该文以计算机绘图软件CAXA电子图板或者Auto CAD作为载体,从摇杆极限位置的几何条件出发,精确图解得到双摇杆主动杆的摆角,用解析法验证摆角的正确性。最后运用UG软件的STEP函数来驱动摇杆在两个极限位置运动,表达双摇杆的运动形式,得到铰链四杆机构所需的运动规律及特性。
2023年08期 No.344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 杨智棠;
为了使平面五杆机构获得更好的性能,针对平面五杆机构运动稳定性差,位置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构建了一套平面五杆机构的结构尺寸优化的设计模型。首先根据封闭矢量法的原理构建五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获得五杆结构工作位置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其次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推导结果,针对五杆机构,以杆长作为设计变量,此外根据并联机构的雅克布条件数随着机构位形的不同,选择雅克比条件数的大小来判断机构的运动状态的好坏,同时为了提高五杆机构的运动稳定性,以降低作用点C在工作阶段的速度波动作为衡量平稳性的指标,并且为了提高五杆机构动力稳定性,以降低C点在工作过程中加速度的增量作为评价机构动力学稳定性指标,使得产生的惯性力比较的平稳,同时也使得传力过程比较的稳定,基于此最终建立了以速度变动、加速度变动以及雅克比条件数为指标的优化目标。最后应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实现了平面五杆机构的尺寸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五杆机构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2023年08期 No.344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林天威;胡智;
海基一号导管架的作业水深达到281 m,是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该导管架为四腿导管架,由4条导管腿及其底部的裙桩将上部模块的载荷传递到海底,由水平片和花片结构将四条导管腿连成一体。海基一号导管架的作业水深达到281 m,是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该导管架为四腿导管架,由四条导管腿及其底部的裙桩将上部模块的载荷传递到海底,由水平片和花片结构将四条导管腿连成一体。为了应对海基一号导管架的稀疏结构给建造设计和施工带来的挑战,根据该导管架的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约束,选择了扣片总装方法。该文针对在总装过程的关键步骤,采取合理的合并和拆分策略,使得导管架总装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
2023年08期 No.344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 雷震彬;许大洪;
型号为200D43×3的离心水泵,水泵与电机之间采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连接,联轴器的弹性套的使用寿命仅为600 h,寿命短,不能满足连续生产需要。为此,如何提高弹性套的使用寿命成为研究课题。通过对弹性套及其关联零件进行研究,发现5个因素影响到弹性套的使用寿命:(1)弹性套与销轴的配合性质;(2)弹性套的材质;(3)弹性套的厚度;(4)水泵与电机的同轴度;(5)水泵泵轴的轴向窜动。先后将销轴与弹性套的配合性质由过渡配合改为过盈配合,将弹性套的材质由耐油橡胶改为聚氨脂,将弹性套由标准弹性套改为非标弹性圆环,并精准校对水泵与电机的同轴度。逐项改进后,弹性套的使用寿命依然较低。发现该水泵的泵轴存在轴向窜动。通过对弹性套进行受力分析得知,泵轴窜动中,弹性套承受径向力的同时,还承受轴向力,因而弹性套容易损坏,由此得到了弹性套柱销联轴器不适合该泵使用的结果。选用国家标准的LX6弹性柱销联轴器。安装使用后,联轴器的使用寿命为6120 h,比弹性套柱销联轴器提高了10.02倍。大幅度提高了使用寿命,说明联轴器转型改造成功。弹性柱销联轴器更适合在200D43×3的离心水泵使用。
2023年08期 No.344 208-21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庞猛;
以ABB工业机器人涂胶工作站为研究对象,S7-200 SMART PLC为控制核心,针对工业机器人涂胶工作站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整体设计、ABB机器人路径规划、涂胶工作站运行、站与站之间信号通讯等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BB—IRB120机器人的涂胶工作站:机器人I/O信号和西门子SMART PLC通讯连接,完成了工业机器站与涂胶供料站、涂胶装配站之间的信号交互。该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完成对涂胶工作站和装配工作站的机械安装、电气接线,对涂胶工作站和装配工作站的系统设计和工作流程分析、PLC设计选型、工作站程序的编写。工业机器人涂胶工作站程序编写与联调:完成工业机器人站程序设计,系统输入设定,系统输出设定,机器人初始化子程序init、取夹具子程序pick、放夹具子程序place、汽车玻璃涂胶子程序tujiao、吸附玻璃子程序xifu的编写,工作站之间的通讯测试、低速调试、全速调试,最终完成对工作站的联调,为工业机器人与涂胶工作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提升涂胶工作站的运行效率,乃至为创建智能化工厂提供了基础设计依据。
2023年08期 No.344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 庞复添;梁丹;陈前军;
农田灌溉在农业工程中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这其中,灌溉设备及灌溉方案又是制约着灌溉工程投入产出比的关键因素,长久以来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现阶段为了顺应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各农业灌区都在积极地开展灌溉节水工程,这也意味着灌溉工程对于水量精度等的要求也大大提升,因此灌溉设备的升级改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智慧灌溉系统成为首要之选。智慧灌溉系统的灌溉设备信息化即是对先进信息技术科学的运用。为了使灌溉设备的效率得到提升和灌溉方案最优化,首先建立信息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收集历史灌溉资料,然后运用大数据计算方式进行详细排序整理,并经过水力计算和建模解析得到高精度灌溉数据信息,最后通过水资源管理系统,结合实时天气信息等得出最优的灌溉方案,将水按照数据信息通过灌溉设备进行浇灌,完成智慧灌溉系统整个流程,达到信息化灌溉设备节水的目的。智慧灌溉系统的建立以及灌溉设备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降低灌区工程项目成本,还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科学技术发展等一系列的工作中发挥出重大作用。
2023年08期 No.344 215-21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王海顺;
针对目前市面上残疾人坐便椅的材质、尺寸、稳定性、折叠性、可循环使用等方面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安全性、舒适性、有效性三个角度出发,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结合3D打印技术,以“朔云”坐便椅设计为例,对坐便椅进行改进设计。并依据3D复合打印的FDM、SLA和SLS不同工艺优势,结合相应制作材料,巧妙与坐便椅不同部位的设计结合,以此引申3D打印技术对优化残疾人坐便椅设计的价值和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获取坐便椅在医疗行业的相关使用范畴及相关研究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不同规格和性能的坐便椅进行优劣对比;采用归纳总结法,整理各种所获数据、素材及资料;采用图解分析法,避免了单纯文字表达的欠缺,力求以更加直观的图解清晰地展示研究过程。该设计有效解决了坐便椅不稳固、不舒服、“一次性”使用等状况,着重从外观造型、结合新材质技术,打破了坐便椅“千篇一律”“病人专用”的固守印象,也体现了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应用的丰富性。
2023年08期 No.344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 王东昌;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制造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攻方向,高水平自动化数控机床的开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当今主流的机床为CNC数控机床,其在制造业加工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能和生产质量。目前,传统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存在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稳定性较差和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无法满足精加工要求,本设计结合改进的PLC简述了嵌入式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结合PLC对数控机床的硬件和软件方案进行设计,对改进的PLC数控机床操作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改进后的系统控制性能更加准确与稳定,响应速度更快,使其进一步满足当今工业制造的要求。
2023年08期 No.344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谢香卫;玉勇志;
某载货汽车后驱动桥采用中段铸造两端插管式的后桥壳总成,其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弯曲、渗油的问题。研究此类后桥壳总成变形弯曲问题主要从桥壳垂直弯曲疲劳、静强度和刚度试验、制造误差引起套管壁厚不均匀的桥壳强度与刚度的CAE分析、插管处过盈量增大对变形量的影响这些方面着手。经过分析可知,由于长期承受繁重的冲击载荷,服役环境恶劣,此种结构后桥壳总成往往先表现出变形弯曲及渗油的现象。通过研究分析进一步深入了解到,此种结构后桥壳总成薄弱位置在套管与铸造减壳过渡的地方,此处截面积变化大,施加载荷后此处应力也最大,整体桥壳的刚性相比其他结构桥壳差,为产品设计开发的最初结构选型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当机加工过程引起的套管壁厚不均匀在一定范围内时,经CAE分析对后桥壳总成的刚性无明显影响,但其强度有所降低,应采用适合的加工工艺以减小制造偏差,并加严控制套管原材料的壁厚差;插管处的过盈量增大可以提高防松脱能力,但对提升桥壳刚性和强度基本没有贡献,无法解决桥壳变形引起的渗油问题。
2023年08期 No.344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 蔡燕;姚磊;
阐述新能源焊接线智慧控制系统建设中对创新技术及前瞻技术的开发应用,对传统模式显现出的弊端分析梳理对比,针对现有传统方式匹配和切换效率低以及高自动化率生产线生产运行效率低于设计目标,难以为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及决策的两大核心问题,提出一种新能源柔性焊接主线智慧控制系统旨在提升智慧匹配控制,实现生产线的高柔性快速切换快速响应及维护;同时对高自动化率生产线生产运行效率进行有效提升,为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及决策。基于该文提出的创新模式,将相关创新技术应用于能源焊接线智慧控制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测试,自投产至今近3年时间,整体系统运行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高自动化率、高柔性生产线的匹配切换效率低的问题,将运行效率提升至设计目标,并在其它生产线进行快速复制和迭代,具备很高的推广价值。
2023年08期 No.344 232-23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 涂刚;谭社平;
在新时代发展形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供电系统也在向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PLC控制系统在传统顺序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将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通讯等技术相结合,组成了一个综合继电器、逻辑、时序记录、灵活的替换系数程序等多种顺序控制功能的控制系统。智能电网逐渐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主流方向,是建立在高速、集成的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测量传感技术、控制方法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实现电网的高效、可靠、经济、安全、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随着测量和传感技术以及控制新技术的突破,电力系统智能化得到很大提高,变电所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电气设备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了PLC控制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PLC控制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原则和目标,还基于智能电网中的PLC控制技术,研究了PLC控制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充分利用PRIME与G3 PLC技术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为电网智能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2023年08期 No.344 236-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杨艳萍;
随着重载铁路装备管理企业规模和运营建设步伐加快,传统依靠人员现场检查、视频监控的安全管理手段与新时代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要求不相适应。该文分析了该类企业原安全信息化管理滞后的原因,探析了企业打通信息共享壁垒、强化智能化技术运用与发展措施提升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框架建设和落地实践。通过差分北斗定位技术、重载铁路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盯控、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强化安全培训与教育强化承包商管控、综合提升各项技术的应用能力等手段和技术,企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自动监测预警、环境变化预警、设备检修数据预警、安全警示与提示、承包商全流程监管等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实践效果表明,借助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提升重载铁路装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助力该类企业以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服务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
2023年08期 No.344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王俊杰;洪捷;郑文欣;
公共充电站的运营是保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充电站交易市场的相关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在国家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充电桩的建设和市场管理,从而带动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目前充电桩的市场运营往往面临:充电站建设低且商业模式单一成本高且收费标准低,导致运营商难以收回成本,且回报周期长;公共充电站布局不均衡及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大;充电站市场不规范及各运营商恶性竞争激烈;公共充电桩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该文提出相应解决方案:(1)在商业模式上一方面要降低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以及拓展运营渠道来增加盈利;(2)重视运营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为特征,提供多样化的充电服务和增值服务;(3)优化公共充电站布局及降低车桩比;(4)规范公共充电站市场并营造良性运营环境;(5)政企合力,改善充电桩质量。该方案能有力地推动新能源公共充电站行业管理规范化,实现碳中和,达到绿色发展的目标。
2023年08期 No.344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杨静波;
在智能设备状态监测领域,传感器的应用被视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传统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中,通常只侧重于状态信息的处理,而忽略了对设备运行特征的针对性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状态监测的准确性。为了探讨将传感器应用于智能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问题,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文在数据采集方面,提取智能设备的电流信号时域特征,并从电流信号的角度出发,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通过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和信号数据处理,建立了智能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以保证设备状态监测的可信性和精度,从而实现对智能设备运行状态的准确监测。在验证实验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证明该监测方法的效果更佳,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该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智能设备状态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说明采用传感器进行设备状态监测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2023年08期 No.344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刘开海;
以国内某钢厂3000mm中厚机械式矫直机为例,针对矫直机矫直能力不足、智能化低下、故障率高等问题,经过分析研究,论证了设备能力提升方法及改造方案,并高效完成了在线矫直机能力提升的改造,达到设备能力提升及自动矫直的效果,具有重大的推广意义。
2023年08期 No.344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张众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数据的核心基础设施,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UPS供电系统作为数据中心机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关键设备提供稳定电源的重要职责。本研究从数据设备的用电角度出发,探讨了提高UPS系统可用性的方法,包括负荷分担或主备用关系的数据设备、不同业务分区的数据设备以及STS的使用。同时,分析了大型数据机房UPS电源系统的配置模式,包括主从串联备份模式、负荷分担冗余并机模式和双总线配置模式。在提高供电可靠性与可用性的途径方面,论文讨论了UPS输入输出形式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冗余供电方案的可靠性以及双总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数据中心机房UPS供电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3年08期 No.344 254-25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 刘军;屈勇;
近年来,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路线和时间表,以如期达到预定目标。液压升降平台用于倾动炉车间物料提升及转运,可以提升车间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安全生产及工厂自动化。针对液压升降平台在倾动炉车间的使用,分析了导致升降平台频繁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由于当初设计缺陷,加料人员操作的不可控性,升降平台经常出现下限位和伸出限位故障,影响倾动炉的加料作业,增加了维修成本和劳动强度。因此,了解故障原因、预防故障的发生,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对于升降平台的日常维护保养至关重要。
2023年08期 No.344 258-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